
排列整齐的种植槽,槽中幼嫩的幼苗在人工光源下显得格外脆弱。李小云站在主控台前,眉头紧锁,指尖划过冰冷的触控屏。屏幕上跳动着刺眼的红色数据流——外部辐射剂量、舱壁温度、模拟大气湿度——每一项都在无情地逼近预设的“赤星”环境阈值。“李头儿,3号种植区湿度跌破30临界点了!”赵飞宇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。他正透过厚重的隔离观察窗,盯着里面几排开始卷叶的拟南芥幼苗。“按计划,执行‘赤星模拟协议’第三阶段。”李小云的声音平稳,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,只有她自已知道胸腔里那颗心脏跳得有多快。命令下达,生态舱内响起更尖锐的提示音。模拟的“赤星”强辐射源功率瞬间提升,灼热的光线倾泻而下,舱内温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,空气干燥得仿佛能吸走肺里最后一点水分。种植槽上方的营养液滴灌系统悄然关闭,人工...